首页电动车 还是眼馋汽车市场?格力再次高调造车,董明珠的造车梦能成功?

还是眼馋汽车市场?格力再次高调造车,董明珠的造车梦能成功?

2024-10-23 508

国内汽车市场对于跨界造车早已不再新鲜,早年间的新势力品牌大多是互联网行业起家,而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希望能够在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不仅造手机和造彩电的在不断涌入车圈,甚至连造扫地机器人和搞房地产开发的也在造车。

那么,造空调的品牌是否会缺席呢?当然不会,其中的代表就是格力。近日,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研发等。很明显,格力已经在为造车铺路。

格力二次造车,董明珠是否已吸取教训?

从表面上看,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是在近期才成立,可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格力第一次造车。早在2016年,格力电器就准备以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的100%股份,虽然这笔收购案因格力股东反对而搁浅,但也拉开了董明珠意图造车的序幕。

无奈之下董明珠以个人名义出资10亿元,收购了珠海银隆的股份,后续又经过多次增资,让董明珠的持股比例增加到了17.46%,这才让董明珠实现了自己的造车梦。但投资收购毕竟只是造车梦的开始,想要在汽车市场存活下来就必须拿出令人满意的产品。

从产品来看,董明珠入股珠海银隆后首款车型广通在2017年就已经上市,可换来的质疑声并不小,不仅最长续航仅为200km,甚至连最高时速也才120km/h,毫无亮点的产品力自然难以走量。第二款车型银隆艾菲虽然将续航提升到了450km,但超40万的定价也直接被市场“教做人”。

在往后的日子里,银隆汽车也是问题不断,甚至在2018年还被曝出拖欠供应商货款,拖欠员工工资等负面消息。2019年,格力意图与威马合作来改变银隆汽车现状,但不久之后威马就破产也就没了下文。最终,银隆汽车也在2021年更名为“格力钛”,2023年时格力电器就增持格力钛股份至72.47%,由董明珠亲自管理。

以上的种种都在表明,董明珠对汽车市场并不了解,造车也远没有董明珠想象的那么简单。随着上海格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也拉开了董明珠二次造车的序幕,这背后不仅是董明珠对造车梦的执念,同时也让外界看到了汽车市场丰厚的利润,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一股脑地想要挤进汽车市场。但是,董明珠是否吸取了银隆汽车失败的教训呢?

造车不易,董明珠的造车梦或将再次失败

不可否认,格力是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无论是销量还是影响力都让友商难以望其项背,一手将格力推向巅峰的董明珠在看待造车这件事上自然也是心高气傲,曾一度在公开场合炮轰国产车粗制滥造,但当自己造车后才发现,造车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银隆汽车为何会失败?其实还是在技术上太过糟糕,同时董明珠自己又心高气傲,将银隆汽车旗下产品的定价拉到了不属于它的高度。更何况,银隆汽车旗下车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山寨货”,但在价格上却比正品还高,难道就因为银隆汽车的Logo采用的五环比奥迪的四环多一环?

如果说董明珠在2016年第一次造车的时候就注重产品的打造和技术的研发,或许造车梦就早已实现。但如今已经来到了2024年,8年前都未能实现的梦现在就能实现吗?当下汽车市场的内卷和8年前相比完全不在一个维度,近两年成立的新势力品牌除了小米外,无一例外都没能掀起波澜。

对于现在的新势力品牌来说,能够走的其实就只有两条路,要么背靠传统汽车大厂,就比如深蓝汽车、极氪汽车、知己汽车,各自背靠长安、吉利、上汽这样的传统大厂,既不缺技术也不缺研发资金,同时也更能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另一条路就是和小米汽车一样,靠着营销走红,但营销背后的前提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就不差,且在质量上也不能出现太大瑕疵,最关键的是创始人还得必须和雷军一样有影响力。

很可惜,现在的董明珠和雷军相比似乎还有些差距,无论是人格魅力还是对造车的严谨程度,董明珠都差强人意。另外,虽然董明珠和格力已经有了8年的造车经验,但几乎拿不出核心技术,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车载空调了,毕竟这是格力的看家本领。

写在最后:

在空调领域,董明珠无疑是成功的,但空调市场的利润和发展潜力毕竟有限,所以董明珠才希望进入到更多行业中。但从结果来看,董明珠的跨界创业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无论是曾经的格力手机,还是现在的格力钛汽车,都闹成了圈内的笑话。那么,你认为董明珠的二次造车梦能实现吗?